【世界急救日】五峰:“四个一”探索创新山区应急救护志愿服务体系
9月4日,在世界急救日来临之际,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红十字会联合县卫健局、县社会工作部以及宜昌市急救中心在仁和坪镇业产坪村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活动,来自全镇的5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心肺复苏、AED使用、创伤救护等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爱心企业现场捐赠400个急救包、宜昌市急救中心免费为该村配置1台AED。
为弥补农村偏远地区院前急救短板,提高基层应急能力,今年以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四个一”为载体,构建全域覆盖、响应迅速、协同高效的“救”在身边院前急救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着力打造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新格局。
一是组建一支生命先锋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救”在身边院前急救志愿者,通过自愿报名、村级审核、乡镇备案、培训上岗等程序,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支5人以上的“专业化”院前急救志愿服务队伍。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结合山区创伤、中毒、突发心脑血管急症等高频场景,采用“方言+案例”的形式拆解急救要点,从伤情判断到初步处置,帮助志愿者掌握“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能。近年来已有1500余名志愿者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为偏远山区群众筑起一道与死神赛跑的“生命防线”。
二是配备一个生命急救包。根据农村常见急危重症特点与需求,为每名培训合格的志愿者配备包含心肺复苏呼吸面膜、绷带、三角巾、防滑止血带以及急救常用物品等构成的标准化急救包,让志愿者化身为群众身边的“移动急救站”。除基础物资外,还配备了适应山区环境的“定制装备”,如便携哨子可在信号盲区进行紧急呼救,手绘版“山区急救流程图”让操作步骤一目了然,确保遇到突发状况时“工具就在手边,方法就在眼前”。
三是确定一辆生命急救车。五峰全境皆山,山大人稀,如何最大限度缩短农村地区应急救护时间,也是健全“救”在身边院前急救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关键一环。通过在每个行政村确定1-3辆志愿应急车,建立“村级志愿应急车+乡镇救护车”联动模式,配合乡镇救护车进行接力转运,让原本步行需要几个小时的山路缩短至1个小时以内,打通农村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模拟演练中,志愿者演示了“现场处置—志愿车转运至山腰接力点—救护车接诊”的全流程,高效衔接让“黄金救治期”不再被山路阻隔。
四是建立一张生命信息网。为进一步促进应急救护志愿者与专业急救力量的紧密衔接,实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五峰搭建了志愿者专属信息联络群,定期分享培训课件、急救知识、急救案例,推动“救”在身边院前急救志愿服务持续提质增效。同时,积极探索打造“山区应急智慧平台”,整合急救信息、健康知识、救护员分布、车辆调度、一键呼救等功能,推动应急救护志愿者“一喊就到”“到了有招”“上车就跑”“见医就交”,山区应急响应效率得到显著提升。